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_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,栖凤阁茶楼信息网,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

今天是:
首页 >>  专题栏目 >>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>> 正文
【同声】“石榴籽”故事之《同心共筑》渺茫的希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来源:宁夏统战 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8-17  
编者按
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,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《“石榴籽”故事》丛书。丛书分《血脉相连》《亲如一家》《同心共筑》《同舟共济》《守护团结》5册,生动展示了自治区6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、守望相助等“一起走过”的实践经验,全面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、共生共乐共享等“一起生活”的现实经历,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,“一起实现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?!锻方鹨唤彩龇⑸谀恼馄韧辽系拿褡逋沤峁适?。
 
石榴黄花菜合作社——渺茫的希望

讲述:王俊,民盟宁夏区委会
 
向阳村脱贫了,为脱贫攻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,这是一件大喜事。
向阳村是红寺堡开发区的一个村组,住着从西吉搬迁来的移民,属于回汉群众杂居村。夕阳西下,石榴黄花菜合作社法人代表张富贵和陈世良坐在地埂上,看着金灿灿的黄花菜,露出了幸福的笑容。陈世良说:“要不是前几年的几铁锹沙子,或许咱还欣赏不了这么好的风景。”张富贵说:“是啊是啊,回想起那时候,真是太苦了……”
事情还得从张富贵刚搬来时说起。
张富贵的老家在西吉县的一个山村,那里十年九旱,全村人靠天吃饭。为了摆脱贫困,张富贵响应号召,加入移民的队伍。
刚开发的红寺堡开发区与张富贵想象中完全是两个样子,原本想着离开十年九旱的大山沟,种上水浇田,生活就会轻松许多,谁知眼前一片荒芜,让人很无奈。
刚开发的土地土壤一点也不肥沃,全是死土,刚钻出土的玉米苗贴在地皮上被风沙蹂躏得萎靡不振,就像得了病的小鸡在风的裹挟下摇摇晃晃,原本嫩绿的叶子变成了铁锈红色。张富贵越看越生气,霎时,他的心情也和玉米苗一样耷拉了下来。
 
渠是两家地的交界线。地埂的上面是陈世良家。陈世良是回族,一直做生意,长年在外面跑,人们都叫他“陈板客”。下面是马凤山家,也是回族。马凤山是一名教师,在一所小学教书,特别勤劳,每天放学后都会赶紧跑到地里收拾地埂、拔草。有人说马老师家地里连一根草都没有。
由于才开发,政府还没有给地里的毛渠配套水泥预制U形板,约300米长的渠,要把全部沙子清理完也是一件费劲的事。张富贵手握着铁锹把向远处望了望,目光在满是黄沙的荒原扫了一遍,只有芨芨草在风的吹动下摇旗呐喊,好像在彰显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。
突然,他发现最后的半截渠里堆积的沙子特别多,他有些好奇,赶紧过去看,松软的沙子还没有板结,很明显是人为的,而不是风吹的。他抬头看了看陈板客家的地,地埂用铁锹拍得很光溜,原来高出地埂的沙子全部堆在了富贵家的地里。自己家渠里本来沙子就多,加上上面扔下来的就更不用说了。看到这情景,张富贵气坏了。这不是欺负人吗?他想:大家都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搬来的,他们咋能这样呢!你先不仁,休怪我后不义!他一锹一锹将渠里的沙子全部扔到陈板客家的地埂上,弄完渠里的沙子,回到家里已过了中午。
第二天地里放水,前面的几块田浇完了,剩最后两块田时,他发现昨天扔到陈板客家地里的沙子又堆到了自家渠里。这下麻烦了,眼看水到跟前了,就是发脾气往上扔也来不及了。照这样下去,高出的田水涨不上去,嫩苗就会旱死。眼看一块田水就要满了,他顾不了那么多,赶紧和水赛跑,又开始挖渠,一锹一锹,他边扔沙子边想,陈板客家欺人太甚了。额头上的汗像下雨一样往下滴,嗓子眼都快冒烟了,眼看渠就要挖开了,他听见马老师的老婆大声叫喊:“赶紧,水把地埂冲开了。”他赶紧转过身去看,原来水把自家的地埂冲垮,水流到马老师家地里去了。真是越急越乱、越乱越急。马老师家正在撒化肥,水冲下去就没法撒了,他顾不了那么多,赶紧去拦水。
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由于冲开口子的地埂在低处,所有的水都涌了过去,根本堵不住,第一锹土堵上了,第二锹土还没来得及挖,第一锹的土就已经被冲走了。马老师的老婆赶紧过来帮忙。水越来越多,豁口越来越大,没办法,他只能将水引向马老师家。他赶紧帮马老师家撒化肥,撒完后再把渠挖开,等马老师家放完水,才继续放自家没放的地块。 
看着水冲开的地埂和堆在水渠里的沙子,他怒火中烧,怎么遇到了这样的地邻!刚搬来就这样,以后两家还咋相处?但他来不及想那么多,只能赶紧挖渠。正挖着,听见有人说:“白天游四方,晚上借灯补裤裆。水到跟前才挖渠,早干啥去了?”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他不生气,可说这话的正是陈板客。
张富贵像发了疯的狮子,扔下铁锹,跑过去一把揪住陈板客的衣领说:“有你这么欺负人的吗?你用沙子填了我们的水渠,我扔上去你又扔下来,害得水冲毁了地埂,连马老师家的玉米都淹了,你还在这里取笑我,太过分了吧!”他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,准备狠狠地揍一顿陈板客。陈板客被张富贵的举动吓蒙了,结结巴巴地说:“咋……咋了?我……你们的……渠……渠是……我们填的?”看到陈板客满脸疑惑,张富贵松开了手,说:“不是你,难道是我???咱两家无冤无仇的,你咋能这样?”听到两个人吵嚷,很多人围了过来。
原来陈板客这几天不在家,是两个娃娃去地里弄的地埂,看见自己家的地埂有个豁口,娃娃便把多余的沙子弄下去准备填地埂,没顾及沙子溜到别人家地里去了。所有事情说透了,毕竟娃娃不懂事,张富贵也就不生气了。
马老师家放完水,张富贵把水接过来继续放自家剩余的田。不一会儿,他看见地埂上走过来一个人,手里摇摇晃晃提着一个袋子,是陈板客,袋子里装着几个油香和一瓶可乐。困乏疲倦的张富贵吃着陈板客拿来的酥软的油香,风沙很大,却没遮住张富贵脸上的笑容。
那次矛盾以后,两家关系特别好,可以说是“不打不相识”。 
上一条:【同声】“石榴籽”故事之《同心共筑》投身抗疫,共书大写“义”字
下一条:【同声】“石榴籽”故事之《同心共筑》梦想的萌芽
0
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专题栏目
热点新闻
版权所有:宁夏回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号:宁ICP备20000774号
地址:宁夏银川兴庆区凤凰北街106号 技术支持:宁夏西诚软件